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为了集中展示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陕北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早在1950年7月就组建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最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历经几次变迁,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
延安革命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3.5万多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1.3万余册,调查访问资料百余卷;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开放有“延安革命史”、“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两个基本陈列展馆;管理有王家坪、南泥湾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融收藏、研究、宣传于一体的革命纪念馆。
1997年,延安革命纪念馆被中央宣传部、民政部、人事部和文化部列入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5年,延安革命纪念馆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点建设的三个教育基地之一。2006年10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原主体建筑拆除重建,并对沿袭了半个多世纪的基本陈列体系作了比较大的调整和修改。2008年3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8月28日,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落成并全面对外开放。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主体建筑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全国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2011年《延安革命史》基本陈列入选“全国十大基本陈列特别奖”。
新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坐北面南,主体建筑与延河上有视觉冲击力的彩虹桥为轴线呈对称布局,为东西长222 m,南北深119 m的“┍┑”形建筑。主体建筑功能,分为公共活动设施区、陈列展览区、文物库区、办公区、设备用房区。
新馆入口门廊和东西翼入口大门均采用拱形,和“窑洞墙”一起体现了延安地区建筑文化的传承。整栋建筑除休息厅、楼梯间处设有较大的玻璃窗外,其它均为竖向带状和点状的窄窗。实用性空间运用高侧洞窗,以自然采光供展厅“环境照明”,“休息厅、楼梯间为开敞的大玻璃窗。建筑轮廓的高低变化与平面相结合,增加了建筑的纪念性。除此之外,延安革命纪念馆建筑没有多余的装饰,外墙浅驼色的石料形成浑然一体简朴、庄重的风格